中国古代史(续)
361.夏朝青铜礼器以爵、斝为主,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高22.5厘米,流尾修长
362.商朝甲骨占卜程序严谨,需经取材、整治、钻凿、灼烧、兆验、刻辞六步骤
363.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继承原则
364.春秋争霸特点齐桓公"尊王攘夷",晋文公"践土会盟",楚庄王"问鼎中原"
365.战国变法运动魏国李悝著《法经》,楚国吴起"损不急之官",韩国申不害重"术"
366.秦朝行政制度郡设守(行政)、尉(军事)、监(监察)三长官互相制衡
367.汉代刺史演变西汉为六百石监察官,东汉末变为二千石地方行政长官
368.三国屯田类型军屯(邓艾淮北屯田)、民屯(曹操许下屯田)各具特色
369.北魏三长职责邻长管五家,里长管五邻,党长管五里,强化基层控制
370.隋朝科举完善增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注重品德与实干能力
展开剩余92%经济与科技(续)
371.商朝货币发展从天然海贝到骨贝、铜贝,晚期出现无文铜钱
372.汉代代田成效亩产比"缦田法"增加一斛以上,赵过推广至边郡
373.唐朝商业创新"飞钱"实行"合券取钱",类似现代汇票功能
374.宋代市舶条例"抽解"税率:粗货十分抽一,细货十分抽二,后改十五抽一
375.元朝纸币制度"至元通行宝钞"分十一等,从五文至二贯,以银为本位
376.《周髀算经》成就记载勾股定理特例(勾三股四弦五),含盖天说宇宙观
377.汉代造纸原料初期用麻类,蔡伦加入树皮、破布、渔网等扩大原料来源
378.南朝数学贡献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379.北宋军事著作《武经总要》记载火药配方硝石50%、硫磺25%、木炭25%
380.明朝农业进步《农政全书》系统总结番薯种植与加工技术
军事与战争(续)
381.商朝战车编制每乘配甲士三人:左持弓、右持矛、中御马,车下徒兵十人
382.战国弩机改进秦国弩机带铜廓,望山刻有刻度,提高射击精准度
383.秦军兵器标准箭镞三棱形,误差不超过0.1毫米,可互换使用
384.汉匈战争转折漠北之战(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5万骑深入漠北歼敌
385.唐蕃军事对抗大非川之战(670年)唐军因郭待封违令遭吐蕃40万军围歼
386.宋代城防体系襄阳城设瓮城、马面、敌楼,蒙军围攻六年方破
387.岳家军纪律"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成为古代治军典范
388.元朝火器发展"至顺三年铳"(1332年)口径10.5厘米,重6.94公斤
389.明朝海军装备"福船"设四层甲板,配备佛郎机炮、火球等先进武器
390.清军骑射训练"满洲弓"拉力达70公斤,射手需三年方能娴熟使用
思想与教育(续)
391.孔子教学特点"因材施教",对颜回"终日不违",对子路"由也兼人故退之"
392.稷下学宫盛况学者"不治而议论",淳于髡等76人获"上大夫"待遇
393.汉代太学发展武帝初设博士弟子50人,东汉质帝时太学生达3万余人
394.宋代书院规制白鹿洞书院有礼圣殿、御书阁等建筑,学田维持运转
395.明代国子监课程除四书五经外,还需学习《大明律》《御制大诰》等
396.孟子政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提出"仁政"学说
397.荀子哲学思想"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的积极自然观
398.董仲舒理论体系"天人感应"包含"灾异谴告""符瑞祥兆"等内容
399.范缜哲学论战著《神灭论》,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400.顾炎武治学方法"采铜于山"强调原始资料收集,反对剽窃前人
法律与制度(续)
401.西周刑罚原则"刑不上大夫"指贵族犯罪可赎刑,不适用肉刑
402.秦律连坐制度"什伍连坐"规定邻里互相监督,一家犯罪邻里告发
403.汉代诉讼程序"乞鞫"允许被告在判决后三个月内请求重审
404.唐代法律体系《唐律疏议》502条,对律文进行权威司法解释
405.明代会审制度"热审"在夏季进行,主要减免轻罪犯人刑罚
406.周代婚姻制度"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407.汉代继承制度"诸子均分"财产,但嫡长子可多分宗庙祭祀财产
408.唐代均田细则"宽乡"与"狭乡"区别授田,工商业者授田减半
409.宋代科举完善"锁院"制度,考官入闱后不得外出直至放榜
410.明清赋役改革"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赋,废除实行两千年的人头税
艺术与文学(续)
411.甲骨文书法特征线条瘦劲挺拔,结构平衡对称,已具书法艺术雏形
412.西周金文演变早期(武王时期)笔画粗犷,晚期(宣王时期)趋于规整
413.秦代书法统一李斯制定小篆标准,《泰山刻石》代表官方规范书体
414.汉代隶书成熟《曹全碑》秀美飘逸,《张迁碑》古朴厚重
415.魏晋书法革新王羲之《兰亭序》开创"新体",影响后世千余年
416.《诗经》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诗集传》)
417.楚辞文学创新《离骚》373句,2490字,开创长篇抒情诗先河
418.汉赋发展历程从骚体赋(贾谊)到散体大赋(司马相如),再到抒情小赋
419.唐诗体裁完备律诗(杜甫)、绝句(王之涣)、乐府(李白)各体皆工
420.宋词音乐文学《白石道人歌曲》保存17首词乐谱,是珍贵音乐史料
民族与外交(续)
421.汉代西域治理设戊己校尉驻车师,管理屯田事务
422.北魏汉化措施禁止鲜卑语,改姓元(拓跋)、长孙(拔拔)等汉姓
423.唐代羁縻政策册封回纥可汗,和亲宁国公主,维持北疆安定
424.茶马贸易管理宋代设茶马司,明代实行"金牌信符"制度
425.土司承袭程序"赴阙受职",需经朝廷批准并颁发印信号纸
426.张骞凿空见闻大宛(费尔干纳)产汗血马,安息(帕提亚)用银币
427.法显求经路线陆路经中亚入印度,海路经斯里兰卡、爪哇返回
428.遣唐使团构成包括大使、副使、留学生、学问僧及各类技术人员
429.马可·波罗记载元大都市场分专业区,有牛马市、珠子市等
430.利玛窦学术交流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介绍欧几里得几何学
建筑与工艺(续)
431.半坡建筑技术圆形房屋直径4-6米,入口设高门槛防雨水倒灌
432.曾侯乙编钟音律可演奏五声、六声、七声音阶,中心音域十二律齐备
433.秦始皇陵布局外城周长6210米,内城周长3870米,体现"事死如生"
434.长信宫灯构造宫女右臂为烟道,体内盛水过滤烟尘,体现环保设计
435.大明宫建筑群含元殿高出地面15米,殿前龙尾道长75米
436.应县木塔抗震采用双层套筒结构,暗层加设斜撑,历经多次强震不倒
437.《营造法式》创新规定"材分八等",实现建筑构件标准化生产
438.元青花工艺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成后呈现铁锈斑和晕散效果
439.景泰蓝制作需经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七道工序
440."样式雷"成就设计图档包含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施工说明
政治制度(续)
441.西周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形成金字塔式统治结构
442.汉代察举科目孝廉(品德)、茂才(才能)、贤良方正(直言极谏)
443.魏晋九品中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导致门阀政治形成
444.隋唐三省分工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相互制衡
445.明朝内阁演变从顾问机构到"票拟"权掌握,首辅权力堪比宰相
446.周代朝觐制度"春朝""秋觐",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述职
447.汉代刺史职权"六条问事"监察范围包括二千石官员不法行为
448.唐代政事堂议宰相集体议政制度,后改称中书门下
449.宋代二府三司"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掌财政
450.明清督抚制度总督辖数省,巡抚管一省,形成地方权力新格局
社会生活(续)
451.商朝饮食文化以粟为主食,贵族饮酒成风,殷墟出土大量酒器
452.周代服饰制度"十二章纹"用于帝王礼服,象征不同德行
453.汉代娱乐活动"百戏"包括角抵、杂技、幻术等,张衡《西京赋》有载
454.唐朝节日习俗上元节观灯三日,清明节蹴鞠、荡秋千
455.宋代城市生活《清明上河图》描绘汴京商业繁荣景象
456.商朝医疗水平甲骨文记载疾病名称40余种,使用针灸、按摩疗法
457.周代婚姻年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周礼》)
458.汉代养老制度"受鬻法"规定年满七十者每月赐米一石、肉二十斤
459.唐代体育风尚马球盛行,章怀太子墓壁画描绘激烈比赛场景
460.明清民间信仰关帝、城隍、妈祖崇拜广泛流行于各地
科学技术(续)
461.商朝天文历法已使用阴阳合历,设置闰月调节朔望月与回归年
462.战国医学成就《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提出"四诊法"
463.汉代地理著作《汉书·地理志》记载郡国、山川、物产、户口等
464.唐朝数学发展《缉古算经》首创三次方程解法,用于工程建设
465.宋元天文仪器郭守敬创制简仪、仰仪等,测量精度大幅提高
466.商朝青铜配方铜锡比例根据不同器具功能调整,礼器含锡量高
467.战国水利工程都江堰采用"无坝引水"设计,包含鱼嘴、飞沙堰等
468.汉代纺织技术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重仅49克,反映高超工艺
469.唐朝造船技术"海鹘船"两舷设浮板,增强抗风浪能力
470.明代机械制造《天工开物》记载提花机、水转大纺车等先进设备
中外交流(续)
471.汉代丝绸之路南道经楼兰、于阗,北道经车师、疏勒,通往大秦(罗马)
472.唐朝长安胡风西市多胡商,曲江池畔有波斯邸,胡姬酒肆生意兴隆
473.宋代海外贸易泉州设蕃坊,阿拉伯商人蒲寿庚任市舶使三十年
474.元朝中外往来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访华
475.明清西学东渐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汤若望修订历法
476.佛教传播路线北传经西域至中原,南传经缅甸入云南,藏传源自印度
477.茶叶外销历史唐代传入日本,明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大量贩运至欧洲
478.瓷器出口影响"克拉克瓷"专为欧洲市场定制,引发18世纪"中国热"
479.四大发明西传造纸术8世纪到阿拉伯,火药13世纪经蒙古西传
480.植物引进历程汉代引入葡萄、苜蓿,明代传入玉米、番薯、烟草
典籍著作(续)
481.《尚书》真伪今文28篇为真,古文16篇系东晋梅赜伪造
482.《春秋》三传《左传》详于史事,《公羊》《谷梁》重微言大义
483.《史记》体例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484.《汉书》特点首创"断代史",设《艺文志》记载学术源流
485.《资治通鉴》上起战国(前403),下迄五代(959),共1362年史事
486.《周礼》六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
487.《仪礼》内容记载士冠礼、士婚礼、士相见礼等贵族礼仪规范
488.《礼记》价值《大学》《中庸》后被朱熹抽出列为"四书"
489.《尔雅》意义中国最早词典,分释诂、释言、释训等19篇
490.《说文解字》首创540部首,收录小篆9353字,解析字形字义
历史人物(续)
491.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军功爵""连坐法",奠定秦统一基础
492.李斯政治贡献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建议焚书坑儒
493.董仲舒思想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构建天人感应理论体系
494.诸葛亮治国方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开发西南地区
495.王安石变法内容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保甲法等新法
496.周公历史地位制礼作乐,奠定西周制度;"周公解梦"传说流行
497.管仲改革措施"相地而衰征""官山海",使齐国称霸
498.范仲淹新政主张"明黜陟""抑侥幸",后因"朋党"论遭贬
499.张居正改革成效"一条鞭法"简化赋役,"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
500.康熙文治武功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抗击沙俄,组织编修《古今图书集成》
发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线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