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一个消息,简直让人惊掉下巴。8月15号,他们有高官放话,警告中国别帮伊朗重组导弹部队。还说什么,这种合作可能带来“重大战略影响”!
这话听着义正言辞,可你仔细一品,那味儿就不对了。这哪是警告中国啊,分明是以色列自己心里有鬼,简直就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战略上的三大毛病。
自己卖得飞起,不许别人开张
你说巧不巧,他们这边刚警告完,自己那军火生意可没停。尤其是跟印度,简直是“慷慨解囊”,卖得飞起。
印度“光辉”战机缺雷达?以色列立马送上先进有源相控阵。海军要强化区域防空?“巴拉克-8”舰对空导弹,说来就来。
更离谱的是,中印边境局势紧张那会儿,以色列还给印度塞了专门用于针对装甲部队的“长钉”反坦克导弹。你说这算不算火上浇油?
这些交易,可不是小数目,还都是进攻性极强的敏感武器技术。以色列签合同的时候,就没想过会影响南亚的“战略平衡”?
也没想过这些武器,会不会给中国带来军事压力?我看他们压根儿没想过。
可轮到中国和伊朗,以色列的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真讽刺,当年中国可没少跟以色列学技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霹雳-8导弹,就是从以色列“怪蛇-3”技术上发展来的。这都是有历史的。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逻辑,国际法面前根本站不住脚。联合国对伊朗的常规武器禁运,2020年就到期了。
中国和伊朗,都是主权国家,正常的合作,哪轮得到第三方指手画脚?管得也太宽了吧。
靶子画错了,中国不是你想的那样
以色列这番警告,还暴露了他们对中国中东战略的严重误判。特拉维夫那帮人,好像把中国当成了急着在中东填补真空、选边站队的参与者。
可事实呢?中国在中东,核心利益就一个字:稳。我们追求的是平衡,而不是站队。
你看,沙特和伊朗历史性和解,是中国在背后推动的。巴以问题上,我们一直坚持“两国方案”。
劝和促谈,这是中国的行动准则,绝不是火上浇油。外交部早就说了很多次了,我们不向交战方提供武器。
两用物项出口,管得那叫一个严。这种中立公正的立场,甚至让一些地区武装力量都服气。
红海危机里,悬挂中国旗帜的船只,通常都能获得安全通行。这就是一种尊重。
更现实的是,以色列可能高估了中伊军事合作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说实话,自打21世纪以来,两国间几乎就没啥大规模军事贸易。
2013年到现在,相关贸易额更是个大零蛋。这里面,有中国自己谨慎的外交考量,也有伊朗自身的问题。
伊朗现在经济有多惨?今年GDP才涨0.3%,通胀率却高达43.3%。这钱袋子瘪成这样,哪有能力买先进武器?
再说了,伊朗在国际军贸市场的信誉也不咋地。它还欠着中国4.5亿美元的原油仓储费,这笔账还没清呢。
去年还出了个岔子,说好买中国的无人机,结果转头就撕毁合同,跑去买俄罗斯的苏-35。
面对这样一个经济困难,还老是变卦的伙伴,一向行事稳健的中国,怎么可能轻易开启大规模、高技术的军事合作?
以色列这番警告,真有点像对着空气挥拳,打了个寂寞。
嘴硬背后,藏不住的心虚
既然中伊合作短期内并不现实,以色列为啥还要闹这么大动静?这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这番警告,与其说是冲着中国,不如说,是以色列自己深度不安全感的体现。
今年6月那场打了12天的军事冲突,给以色列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虽然他们空军凭借技术优势,重创了伊朗的军事和核设施。
但伊朗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发射的大批导弹,特别是那些飞行速度超过10马赫、还能灵活变轨的高超音速导弹。
一度让以色列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承受了巨大压力,甚至短暂地“宕机”了。
这场冲突,让以色列清醒过来。伊朗的导弹库存虽然消耗不少,可他们的技术和意志,那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以色列真正恐惧的,不是现在,而是未来。一个美国影响力可能相对下降,伊朗却通过跟中俄等国合作,重建升级了导弹部队的未来。
如果伊朗真拿到了更精准的制导系统、更难拦截的机动弹头,以色列现有的防御体系,可就真要“凉凉”了。
当然,这事儿也少不了以色列国内政治的影子。内塔尼亚胡政府现在因为人质等问题,国内压力山大。
渲染外部威胁,塑造强硬形象,是他们转移国内矛盾、巩固执政地位的老套路了。把中国这么个重量级角色拉进来。
无疑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国际社会的目光,服务他们的国内政治议程。这算盘打得,叮当响。
结语
以色列的警告,就像在空旷山谷里喊了一嗓子,回荡的,更多是他们自己的心声。
它暴露了以色列外交逻辑的自相矛盾,对中国战略定力的误读,还有他们自己在地区格局变化中的那份深层焦虑。
现在这个世界,越来越多元化。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利益,凌驾于国际法和别国主权之上。
真正的安全感,是靠对话、合作和相互尊重得来的。而不是仗着自己强,就去单边施压,或者毫无根据地乱警告。
以色列如果真想长久安宁,或许该试试放下那高高在上的麦克风。回到谈判桌前,好好谈谈。
而不是继续在中东这个火药桶旁边,玩儿火。
线上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